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同时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注重方法渗透。本节课老师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
(2)对“倍”概念的理解扎实
老师注重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表述,就如专家所说,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同样重要,表述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这节课内容并不难,难的是对“倍”概念的理解,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复述“倍”的概念,建立“倍”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同时表达倍数关系,才能令其明白倍数之间的关系,做到真正的理解。明白在倍数关系有个前提,那就是两个量之间需要存在一个包含关系,即大数里有几个小数。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
(3)慎重处理课尾。课尾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下的时候,而此时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倍”的擂台赛的形式,一下子和学生拉近了距离,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并引导学生快速列式计算,让学生掌握了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计算能力。
总之,全课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意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与组织者,让学生在自由、快乐和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理解“倍”的概念形成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