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宋教仁案”
B. 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二十一条”
C.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D. 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
D
解析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袁。按照中华民国成立时的体制和名称,设立都督府,以唐继尧为都督。组织护国军,以蔡锷、李烈钧为护国第一、二军总司令,统兵出征,分别进入四川、广西等地;唐继尧兼任护国第三军总司令,留守云南。
扩展知识
1916年1月1日云南军政府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二十大罪状,号召全国军民共同讨伐袁世凯,保卫共和民国。接着,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等省先后宣布独立,通电迫袁退位。北洋系军阀、官僚亦与袁世凯离异,帝国主义各国亦“警告”袁缓称帝。袁在内外压力下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企图退保总统地位,但遭到各方拒绝。5月8日军务院在广东肇庆成立,唐继尧任抚军长,与袁世凯政府对峙。6月6日袁忧愤而死,由黎元洪任大总统,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7月14日军务院撤销,护国运动结束。孙中山虽非护国运动的直接发动者和领导者,但他在护国战争酝酿阶段,就与黄兴、蔡锷、唐继尧、梁启超等由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护国战争期间,孙中山除了及时给全国指明斗争目标外,还具体领导中华革命党在鲁、豫、皖、苏、浙、闽、粤、赣、湘、鄂、川、陕等省发动起义,指示中华革命党要联合党内党外讨袁各派协同进行。孙1916年5月从日本抵上海后,即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倡言反袁各派应众谋救国,相互提携,勿争权利,共任讨袁之事;并使谋危民国者今后绝迹于国内。但护国运动的领导权实为西南地方实力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所掌握。孙和中华革命党并未能控制局面,仅居于配角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