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对世界的好奇,我们需要用包容和关怀去呵护一颗年轻温柔的心。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第三只眼睛阅读题答案2021,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三只眼睛
文/张之路
①我小的时候,院子里有一位邻居是设计机器的老教授,我经常到他家里去玩。有一次,我在他的房间里看到一棵白色的小松树,那树很小,就像我童年的拳头那么大。那树是用一块乳白色的木头加工而成的,用刀从下面往上削,木皮就自然地弯曲翻卷起来,成为树的枝叶。我非常喜欢。看看房间里没有别人,我就悄悄地把小树带回了自己的家。到了晚上,我开始后悔和害怕起来,想把小树送回去,可是小树已经被我的手弄得黑乎乎的了。第二天上午,教授的大女儿忽然来到我家,我害怕地躲进了卫生间。客人走了,母亲把我叫出来,我知道我要倒霉了。母亲却微笑着递给我两样东西,说是人家送给我的礼物,一只上了弦就可以跳跃的铁皮小鸡,还有一本图画书!客人根本没有和母亲提到我偷人家小松树的事情。我松了一口气,不明白人家为什么送我礼物。直到长大之后才明白教授的用心,我很感动,但这感动迟到了好多年。
②如今想来,他们以这样的宽容和细心关爱一个幼小稚嫩的心灵,这是我的运气。
③我小时候很少能吃到块糖,但我的姐姐很有办法,那会儿她是小学生,我只有五岁。大人们不在的时候,她将家里的白砂糖放到一个大铜勺里在炉火上加热,等糖熔化以后,再将它们倒在一块早已准备好的玻璃上,糖自然地流淌成云彩一样的形状,趁糖还没有完全凝固,她用刀画上小格子,以便一会儿分着吃。那糖是琥珀色的,不但甜,还有一丝很香的糊味儿。有一次她又在做糖,我为了看清楚她的“工艺过程”,就搬了一个小凳子站了上去。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从凳子上翻倒下来,前额磕在凳子角上,流了很多血。至今,我的两眉之间还有一道小疤。这小疤是我馋嘴的纪念,也是我好奇的纪念,但它也是我今天体谅孩子、观察孩子的第三只眼睛。
④今天,当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给孩子们写书的时候,我仍然没有丢掉我童年的记忆,因为那是一种财富。
(摘自《儿童文学》2008年第3期)
《第三只眼睛》阅读题目:
1.“今天,当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给孩子们写书的时候,我仍然没有丢掉我童年的记忆”,围绕“童年的记忆”,作者追忆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全文后,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第三只眼睛”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授是怎样看待“我”拿走他的小松树这件事的?请你结合文中的情节试着描述一下教授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说教授“以这样的宽容和细心关爱一个幼小稚嫩的心灵,这是我的运气”,请你说说教授的“宽容”和“细心”具体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详细了描绘了姐姐制糖的过程,有同学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这样细致地描绘,你认为呢?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忆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羚羊木雕》,假如那篇文章中的“爸爸”就是张之路,他会如何处理孩子把贵重的木雕送给好朋友这件事?请你设想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只眼睛》参考正确答案:
1.(1)“我”拿走了邻居老教授的白色小松树后,老教授用另一种方式宽容了“我”;(2)“我”看姐姐制糖时,从凳子上摔下来并留下永久的“纪念”。
2.这里的“第三只眼睛”指的是看待孩子时应该具有的体谅之心、宽容之心、呵护之心。(意对即可)
3.示例: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一定是爱上这棵小松树了!是不是家里的玩具太少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呢?干脆,明天再给他送几样玩具去。
4.教授的“宽容”表现在他发现“我”偷偷拿了他的小松树后,却没有怪罪“我”;他的“细心”表现在他觉察到了“我”缺少玩具、喜欢玩具,特意给“我”送来了玩具。
5.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描绘。强烈的好奇心,才导致“我”摔下来并留下了伤疤。因此,细致地描写姐姐制糖的过程,可以表现“我”对制糖过程观察之细致、记忆之深刻,能体现出“我”的好奇心之强烈。
6.示例:因为张之路有着体谅孩子、观察孩子的“第三只眼睛”,我想,他一定能用体谅之心来看待孩子,会以宽容之心来原谅孩子的过失,并且耐心地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类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