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冠华的作品一直是我们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研读的多数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细节处值得我们细细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磨》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青磨》阅读原文:
土围村人对屹立在湄江河畔的三角寨山有着深厚情感,谁出远门时,便会听到一句话:想三角寨了,就回来。
他第一次出远门,娘也不例外,声声句句叮嘱说,儿啊,想三角寨了,就回来。他跟娘点头时,还是挺机灵的一个小伙子。可是,回来了,却是傻样了。好在,娘再也看不到他了。那年,土围遭鬼子,娘跑得急,半道上脚打滑,摔下了山崖。然而,爹在呀,看他愣愣的样子,听他嗡嗡嗡地说话,急火攻心,一下子病倒了。鬼子投降了,万盼着他从广州读书学成归来,可眼前这?为什么呀?三年后,全国解放,他家的家产、田地前后被分。不久,爹也撒手人寰。
当年,他离开大屋,提出要青磨。农会主席说,你背得动它,就送你了。他先抱走磨盖,回头背走磨座,那份英武无人能比,农会主席擦着额头的汗说,牛呀,青磨。他由此得名。
他以五谷庙为家。“破四旧”那年,五谷庙被毁,他才又搬回村子,住进生产队的一间闲屋里。老旧的碗碗罐罐就算了,他依然带着那副笨重的青磨,这成了全土围的笑话。
青磨喜欢喝豆浆,可不会种豆。他种豆怎么也不成功。别人只要撒下种,日后便会有收成,青磨不然,他种的豆连芽也没见发过。猪都想不出锅炒豆种,就他使那样的昏招!老天……
年底分粮,青磨将一半的工分换大豆。人们疑惑了,豆浆能当饭?
田间地头,重活非青磨莫属,众人在旁起哄吼号子:一二三、一二三。大伙喜看他汗如雨下的狼狈,爱听他气喘吁吁的执着。土围的男人女人,笑成一团。
青磨原本聪慧机灵的一个读书人,出门几年人变傻了,让人牲口那样使唤干活,推磨做豆浆算是唯一干的自家活了。
青磨似难忘某种场景,他嗡嗡嗡不间断地自言自语,一边埋头干活,直到收工为止。一天下来,别人10分,他8分。
青磨问,为啥少2分?
人回他,那2分,叫二。
青磨摇头摆脑,一脸纳罕。
人说,二是两条棍子,一条棍子多一条棍子的意思,权当它筷子吧,吃饭用。
青磨说,豆浆就好。
土围逢闹运动,青磨都上前台,成分高,不斗他,斗谁?
转眼几十年时间过去,青磨仍旧一个人住在老屋,一有时间就转动那副笨重的青磨。青磨发觉屋里的碗碗罐罐陆陆续续少起来。某晚,传来有人翻墙摔伤的呻吟声。青磨叹息,把凳子放到墙根去。再有人翻墙,搭到凳子的脚收住了。
青磨不全傻的消息由此传开。
上面来文,以字为证:青磨,原名洪文轩,永安土围村人,抗日期间,任国军营长,台儿庄一战,率部与敌浴血奋战,致残。
原来,青磨在广州读书期间,瞒着家里,投笔从戎打鬼子去了。
只三天,青磨死了。他屋里的碗碗罐罐一只都没了,墙角落的那副笨重青磨静默无声。
一位操着半洋半中口音的俊后生找到土围,说是洪文轩的后代。
战场上,青磨把军需大豆放炮火轰烫的钢盔里搅熟,靠它充饥,攒力气打鬼子。台儿庄一战前夕,青磨接受任务,务必安全护送女上尉屈颖离开。他们原本相爱,只是因为打仗,谁都没有袒露心迹。屈颖知道这次战斗非同寻常,那晚含泪抱住了青磨。屈颖跟青磨说,炒大豆燥,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等抗战胜利,我天天磨豆浆给你喝。屈颖脱险后,传来战报,青磨率领军队,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阵地遭受狂轰滥炸,将士们伤亡殆尽。
青磨奇迹般回来,嗡嗡嗡地说话,爹发觉不对头,合计着趁早给他蒙一门亲事,说儿子留洋归来,会操外语。只是,没人上当。
俊后生说,屈颖是我奶奶,民国三十八年九月,她带着我爹去了美国。奶奶临终说,在土围村,找着一副座底刻篆体“御”字的青磨,便是家了。
果然,翻起磨底,“御”字赫然入目。原来,厨官洪氏告老还乡,朝廷为奖其忠诚勤勉,特赐青石御磨一副,以表皇恩浩荡。
青磨的坟墓被修葺一新,土围村人常来祭拜。不久,由俊后生出资,将本土作家创作的小说《青磨》改编拍成同名影视作品。土围村成了特色景点,观光的游客抚摸青磨,纷纷品尝用它打磨的纯正豆浆。
青磨转动,磨口的豆浆往桶下滴答滴答……
奔腾的湄江河,屹立的三角寨,说不完的故事流传,青磨最重。
(摘编自2019年10月31日《金麻雀》网刊)
《青磨》阅读题目: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围村人对“青磨”挖苦讽刺、起哄,固然有不知情的原因,但也反映了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表现出人性丑陋的一面。
B.文章写“青磨”不会种豆时,采用“猪都想不出”“老天……”等语句,用以突出“青磨”出身成分高,从小缺乏农业知识。
C.“青磨的坟墓被修葺一新,土围村人常来祭拜”,这句话表明人们对英雄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尊敬、怀念英雄,令人欣慰。
D.文章结尾对湄江河、三角寨山的描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相结合,增添了故事的厚重感。
8.小说主人公“青磨”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的事物青磨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青磨》阅读正确答案:
7.B 答案解析:B项,“从小缺乏农业知识”于文无据,“青磨”用锅炒豆种,是战争中的习惯对他的影响太大。
8.①具有家国情怀。“青磨”去广州读书时,投笔从戎打鬼子,浴血奋战,报效祖国。②厚重坚实。作为抗日英雄,“青磨”数十年默默无闻;他虽然残疾,但勤劳肯干,在饱受打击中,坚守人生。③坚守爱情。“青磨”守护着青磨,守护着爱情;坚持磨豆浆的习惯,寄托对往昔的怀念。④善良宽容。因有人偷“碗碗罐罐”摔伤,他把凳子放到墙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答案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故事情节,仔细体会。“青磨”的人生可以分为抗战时期和抗战以后。抗战时放弃读书,奔赴抗日前线,在台儿庄战役中负伤,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受伤回乡后,他守护青磨、养成喝豆浆的习惯,表现他对爱情的坚守;他干最重的活,饱受打击,一直默默无闻,像青磨一样厚重坚实;他对人友善,别人来偷“碗碗罐罐”,他把凳子放到墙根,让行窃者收脚,既表现出他的聪明,更体现了他的善良。
9.①青磨是故事的主线,串联起了故事。“青磨”与屈颖在战争中的爱情与青磨相关(约定抗战胜利后每天磨豆浆);“青磨”退伍后每次搬家都带着青磨;孙子认祖归宗,以青磨为信物。②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如“青磨”为何对青磨情有独钟?为何喜欢喝豆浆?设置层层疑问,使情节富有吸引力。③使故事余韵悠长,增添感染力。结尾“青磨转动”,连接现在与未来,代表怀念与传承,“青磨最重”赋予故事以厚重感,引人感慨。(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解析:青磨是文章的主要道具,对人物、主题、情节均有作用,而题目问的是“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答题时可以从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使故事情节具有什么特点等角度作答。首先,青磨串联起了人物抗战前后的故事,并引出“俊后生”认祖归宗的情节;其次,从故事的展开看,文章从青磨入手,设置悬疑;最后,以青磨结尾,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引发读者对故事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