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是几月几号2021年?
答案
2021年8月10日是今年的末伏天
解析
今天是2021年8月1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
虽然已经立秋,但是秋老虎依然肆虐。
这时候气温高,湿度大,湿热交蒸,湿热邪气一旦入侵体内,很容易造成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
因此末伏清补,以健脾益气为主。
末伏是冬病夏治的末班车,一定要注意身体养护,为三伏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扩展知识
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末伏天气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因此成为很多疾病的高发时期,尤其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预防。
温差大警惕心脏“罢工”
末伏高温,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增高。天气凉时,要注意颈部保暖,若颈部受凉颈动脉会急剧收缩,造成动脉斑块脱落,给心脑血管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发心梗。
预防措施:按时就餐,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叶酸的绿叶菜、豆类、燕麦等,每日至少补充8杯优质水。保证午休,当温度超过32℃时,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尘螨导致过敏性鼻炎
高温是尘螨繁殖的温床,所以夏末秋初尘螨数量激增,不仅是螨虫数量,螨虫排泄物也会“激增”。这些排泄物和肢体碎片都是引发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预防措施:出行带口罩,隔绝空气中的病毒和致敏成分,尽量使用空气净化器,不用地毯。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雪梨、罗汉果、银耳、鸭肉、莲子、百合、山药等。
秋季更要防“中暑”
初秋,高温天气可造成体内积存热量逐渐增加,而散热却越来越少,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人体能量消耗过大,体温异常升高而发生中暑。
预防措施:天气炎热时,避免外出进行强体力劳动,适当补充含钾、镁、钙、盐的防暑降温饮料。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导致更多的体液流失。
警惕风燥感冒
秋季是比较容易出现感冒的季节,早晚温差大,身体经过寒冷刺激之后抵抗力降低,感染病毒的概率会增加。并且秋季温度适合细菌滋生,人体在短期内未能适应气温变化,就容易感染病毒性感冒。
预防措施:适当锻炼,饮用蜂蜜水,保证8小时充足睡眠。忌吹冷风,避免受凉。多吃富含维C的水果,比如枣、橙子、猕猴桃、橘子、柚子等。
贪凉导致换季腹泻
初秋暑热未退,胃肠功能经过盛夏各种凉性食物的摧残,正处于一年四季中的最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幼儿,此时贪食凉性瓜果冷饮,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的状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适当吃一些深海鱼。
润燥是护肺之本
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喜润而恶燥。“燥”是秋的主气,因缺乏水分濡润,干冷的空气会让肺部变得很敏感。所以秋天多发咳嗽、肺炎、风燥感冒等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也易复发加重。
预防措施:遵循“滋阴润燥”的基本原则,多吃茯苓、百合、雪梨、罗汉果、人参、橘红、银耳、莲子等滋阴清热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