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忠的作品一直是我们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研读的多数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细节处值得我们细细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枪王阿米》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枪王阿米》阅读原文:
最后一战,马家军①被打得一败涂地。胡子率领百余残部,盘踞马牙雪山附近,白天蛰伏,晚上以小规模的分队形式打家劫舍。
“赶快跑呀,又来了。”一时间村子里变得空空荡荡,胡子部下在村里乐呵呵地进进出出。
“这样何时熬到尽头呀!”“阿米枪法好,可只有一杆枪。”全村人逃在大洼沟,围坐在一起,个个带着一副愁相。
阳光白花花地照在山梁上,山梁上一草一木清晰可见。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大洼沟瞬间变得一片死寂。
阳光慢慢挪动着步子,山梁上的人影子闪了下就不见了。大洼沟里避难的人群紧缩在一起,都不敢说话。
月亮很白,树影婆娑,村子静悄悄的。
大伙儿小心地朝村子靠近。一步,两步,直到看见村口一个威武的大汉。那大汉手抱一杆双管猎枪,在月光下像个铁铸的山神。
“是阿米?”“胆子够大!”“他手里有枪。”“一杆猎枪顶个屁。”有人在窃窃私语。
“喂,都赶紧回家吧。”那人扬起手臂朝大伙儿喊。
“真是阿米。”“真是阿米哎!”“我给你们站哨,保证狼群不敢进村。”那人又扬了扬手中的猎枪。这人果真是阿米。阿米是村子里唯一有枪且会使枪的人,百发百中。
“砰砰~~”天刚亮开,村子上空就划过子弹的声音。全村人立刻奔到村头,紧紧围在一起。
村子前面的老杨树下是一排站立整齐的胡子的队伍。
阳光出来了,红红的,白白的,一直到大地冒出热气。杨树下胡子的队伍开始解散,他们围坐在一起,接着,表袅炊烟就升到空中,水壶里水的响动声隐约可闻,嘻嘻哈哈的呼叫此起彼伏。
阿米一直坐在大伙儿的前面,这时候他站起了身,走到大伙儿跟前,说:“狼们开始烧水喝茶了,我们往前走十几步。”大伙儿看着阿米阴沉的脸,都不说话,也不敢挪动步子。
阿米又说:“看看,都是熊包。他们还能连骨头给吃了?走!”阿米大踏步向前走,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极不情愿地向前挪了挪。
阿米在距离大杨树不到五十多米的土堆前坐了下来。他从衣兜里取出几个小布袋,然后慢慢地把装在布袋里的火药和钢弹灌进枪管。
正午的阳光毒劲十足,土堆附近刚刚探出脑袋的草芽含羞似的都不愿抬起头。
胡子的队伍依旧在嬉笑着,围坐着。
阿米站起身,又往前走了十几步。
“喂——对面的狼们,水开了记得揭揭茶壶盖。”砰的一声,吊在烈火上的茶壶盖被打飞了。
“唏!”大伙儿倒吸了一口凉气。
胡子队伍齐刷刷站了起来,为首的一个砰地朝天放了一枪。没等他开口,阿米又大声说:“大风来了,戴紧帽子。”又听见砰的一声,那人的帽子就飞到树杈上了。
大伙儿都憋住了气,静静望着胡子的队伍。
胡子队伍里那个为首者慢慢放下枪,从地上捡起茶壶盖,认真端详了下被打飞了的茶壶盖上的黑塑料蛋蛋,然后挥了下手,说:“撤!"一袋烟工夫,杨树下变得空空荡荡。
阿米长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坐在大伙儿对面,取出烟袋,美美抽了一口。“狗日的还会来,你们都回家。”
两三天过后,胡子的队伍没有来村里打劫。四五天过后,胡子的队伍依然没有出现在村子周围。于是大伙儿便把藏在野山里的粮食偷偷搬回了家。
“胡子队伍又来了?”“胡子队伍又来了!”“胡子队伍拿钱换粮……”
清早,大伙儿又集聚在村口。阿米满脸阴沉。
太阳出来了,大伙儿还站在村口。
阿米一手抱着枪,另一只手里捏着两块银元,坐在大伙儿前面,一言不发。“怎么会呢?向来是直接抢的,这次怎么就留了银元?”阿米想着,但他的眼睛却一动不动盯着不远处的老杨树。
“西路军?这是啥军?”阿米在烈日下对自己嗫嚅。
“胡子队伍又来了!”
阿米绷紧脸,领着大伙儿来到村口。大杨树下一夜之间驻满了队伍。
阿米坐在土堆前观察了好多天,那些队伍不动声色,既不进村抢劫,也不到处转悠。他们一住就住到秋天到来。
这天早晨,大伙儿都惊奇地奔到村口议论着。
“这支队伍真奇怪,放下银元,不拿粮食就偷偷走了。”
阿米走到大杨树下,望着空空荡荡的四周,长长叹了一口气。
那年秋天,兰州解放了。
有天,村里来了许多队伍,他们拉来许多粮食,挨家挨户分给大伙儿,分完后就走了。
阿米坐在土堆前,慢吞吞地取出烟袋,装了一锅烟,美美抽了几口。
(节选自《黄河文学》2011年第10期,有删改)
【注】①马家军,民国时西北地方军阀的部队。
《枪王阿米》阅读题目:
4.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中的阿米在月光之下,手抱猎枪、岿然就立于村口,加之“铁铸的山神“这一比喻,作者让主人公一出场就呈现了一个英雄的形象。
B. 小说中两次描写阿米抽烟的动作细节,第一次能反应出阿米紧张情绪的缓解,第二次则表现出阿米彻底的放松,还带有深深的满足感。
C. 由于当时是战争年代,阿来和村民们经常遭受反动军队的袭扰,再加上他们的生活环境闭塞,见识不多,这才导致误会的发生。
D. 这篇小说从侧面展现出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大西北的壮举。
5. 小说中的阿米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交待了这支队伍并非残匪,而是在西北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其实作者在前文中多处埋下了伏笔,请找出几处并加以解说。
《枪王阿米》阅读正确答案:
4. D
5. ①勇于出头、敢于挑战: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作为村里唯一有枪且枪法出众的猎人,阿米站出来愿意保护全村人的安全;面对村头“胡子”的队伍,阿米鼓动大伙勇敢应敌,而且率先“大踏步”地走向对方。②沉着冷静。头脑机智:阿米坐在土堆前,“慢慢地“装弹药。从容不迫:他开枪但并没有射人,而且以枪击对方物品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本领,震摄对方。③嫉恶如仇,机警谨慎:只要对里来了队伍,阿米总会出现在大伙面前,与乡亲们站在一起,或对峙,或观察,表情阴沉:他在观察中尽管觉得这支队伍和印象中的匪兵大不一样,但仍然紧盯着对方,丝毫不敢懈怠。
6. ①开头一句就交待了这股残匪白天躲藏起来,晚上才出来活动;而村民们看到的队伍却是在白天活动;显然与残匪的活动规律不符。②村民们看到的这支队伍只是在村头的大杨树下活动,而且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反映出这支队伍纪律严明,不进村扰民,也有别于匪兵的作风。③阿米冲着那支队伍开枪后,对方不仅没有还击,而且经过他们长官的思虑后主动撤退,这也与匪兵的反应状态、行事风格不同。
《枪王阿米》阅读答案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的阿米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小说主人公就是阿米,写了他作为村里唯一有枪的猎人保护村民的故事,挨着梳理情节,概括人物性格即可。小说开头写村民们躲土匪回到村口的时候发现阿米端着枪站在那里,保护村民的安全,他面对胡子的队伍鼓动大家勇敢面对,带头大踏步走向对方,可见此人不畏危险,勇于挑战,敢于为了村民而出头;接下来白天去接敌时,阿米坐在土堆钱前,慢慢装填弹药,可见此人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他开了两枪并没有打中敌人,而是震慑敌人,可见此人头脑机智,不鲁莽;面对村里来的队伍,阿米总是在大家前面,仔细观察情况,村口的队伍住了好多天,他觉得这支队伍和土匪不一样,但是仍然不懈怠,监视着对方,可见此人嫉恶如仇,谨慎机警,心细如发。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伏笔铺垫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所谓伏笔,可以理解为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前文对后文所作的提示或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伏笔是为了前后照应,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本题要求从前文中找出几处并加以解说小说中这支队伍并非残匪,而是在西北作战的人民解放军的伏笔。小说中开头说“白天蛰伏,晚上以小规模的分队形式打家劫舍”,村民们看到的队伍却是在白天活动,这显然与残匪的活动规律不符;白天在村里“村子前面的老杨树下是一排站立整齐的胡子的队伍”,站立整齐反映队伍纪律严明,他们不进村扰民,也不是土匪作风;当阿米向他们开枪示警后,“胡子队伍里那个为首者慢慢放下枪,从地上捡起茶壶盖,认真端详了下被打飞了的茶壶盖上的黑塑料蛋蛋,然后挥了下手,说:“撤!”,并没有还击,这也与土匪反映状态和做事风格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