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潮"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到1980年代,潘海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有了极强地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全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中西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土又离乡,向沿海城市转移。
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农民越来越多。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随着内地承接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员回到家乡工作创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劳工"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
——摘编自《百度文库》
(1)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打工人物的对话。(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图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打工人员流动的变化,说明"打工潮"的变化是一部"经济史"。
【答案解析】
(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浦东的开发、“安居工程”、铁路的建设、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从中选取事件组成主题,进行阐述。)
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2)从打工人员的变化与国内外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对劳动力的需求,“打工潮”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打工潮”达到高潮;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让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工人员“返乡”工作创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密切,打工人员的流动中出现了外国“劳工”。
【详解】(1)根据“到1980年代,潘海工业快速发展”“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可从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浦东的开发、“安居工程”、铁路的建设、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根据主题。论述时结合改革开放时期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
(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的学可从从打工人员的变化与国内外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进行概括。主要是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