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返回首页问题时间:2023-02-20 17:17
题目 / 答案提交正确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瓦解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富者连阡陌”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

(1)井田制。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春秋税制改革与战国变法。

(2)土地兼并严重。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政府赋税收入减少;阶级矛盾激化(影响统治秩序)。

(3)社会现象:人们对热衷于追求土地(认为土地是财富的象征)。

原因:人地矛盾尖锐;政府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可知该土地制度是井田制。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春秋税制改革与战国变法等原因。

(2)难度不大,结合所学可以归纳总结。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和“莫不志在良田”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认为土地是永久的财富,热衷于占有土地。原因可以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来分析。

扩展知识

我国的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规模小、生产方法和工具简单落后、生产收入低的经济形态。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方式,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去精耕细作。

仅供个人使用的手工工具,决定了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经济形态,“一家五口管百亩地”。个体农民在家庭的帮助下,独立完成主要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一般不需要外部合作,属于个体劳动性质。因为生产局限于家庭劳动范围,农民耕种的土地局限于全家能耕种的面积,经营规模小。为了维持温饱,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为我国农业的集约化种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以家庭为生活单位,农民生产通常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人充其量是在田间劳作,为全家提供食物,却没有办法穿,所以必然产生家庭副业和家庭手工业。因此,在业余时间人们在家里进行简单的手工艺生产,以解决一个家庭的服装和服装问题。比如我们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我织布,你带水我浇园子。”在白居易《朱陈村》“当牛和驴行走时,梭子发出声音。女人蹲在水里,男人在山上领工资。”这些话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场景。农民在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同时,还经营家庭副业,如家庭畜牧业、瓜果种植、丝绸等,以满足生活的其他需要和纳税。

第三,生产出来的产品用于自我消费或纳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下,农民在有限贫瘠的土地上一年辛勤生产的产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温饱需要,是为了缴纳国家的税收,基本上没有剩余用于商品交换。“夏耘,春耕秋收冬收,春不避尘,夏不避热,秋不避雨,冬不避寒冻。四点之间,死亡之日休息。(,西汉,《论贵粟疏》)”是对农民长期艰苦劳动的描述;“又偷偷派人去迎来,寻死问罪,在其中养孤儿养孩子(西汉《论贵粟疏》)”这是农民自给自足生活的真实写照。天气好的时候,农民的产品只有在有一定剩余的时候才会在市场上出售,所以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第四,稳定与脆弱。

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简单的生产资料,有生产积极性,也能在相对贫瘠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繁衍;而且因为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很容易通过勤俭节约达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一个农民只要不太懒,只要年内没有旱涝,只要家里没有重大疾病等意外,就可以有稳定的一面。但由于经营规模小,缺乏积累和储备能力,经不起风浪,在自然灾害严重,封建国家租佃繁重,商人和高利贷者剥削,封建地主兼并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民家庭会陷入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因此,小农经济是不稳定和脆弱的。举个例子,西汉《论贵粟疏》,说“辛辛苦苦这么辛苦,却还是水旱灾害,紧急赐政暴,傅不定时聚。有些人在半贾出售,而那些死去的人得到双倍的利息。所以有人卖了农舍,卖了孩子还债。”这充分说明了小农经济在自然和人为灾害面前的脆弱性。

第五,封闭落后。

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使农民不用离开家就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除了盐和铁,他们一般不用要求什么,生活相对稳定。他们可以一辈子不跟外界出去生活,安定下来,知足常乐。因此,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生活封闭,与外界交流少,缺乏进取和忧患意识,乞求安全,缺乏竞争意识,意识思维狭隘,思维方式单一落后。“家家守寨业,头白。生来是村里的人,死了是村里的尘埃。(白居易《朱陈村》)“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第六,它是国家税收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家徭役和兵役的根本保证。所以小农的稳定就是国家的稳定,小农的繁荣就是国家的繁荣。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全。封建王朝初期,明军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重保护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比如西汉初年,汉高祖就开始实行“耕利”政策,“免数年徭役”减免地租十五税和一税;在文景帝,地租减少了30税,甚至地租也有10多年没有收了。于是乎,“殷富在家,国力充实”。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佃制,以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动摇薄赋,说服农民和桑农,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盛世,如“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后期如要去分析一下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上我国的经济特点。
本文链接:https://www.oyuuu.com/Ti/WenTi/452977.html

关键字  浏览量:
上一篇:夫在芸耨妻在机杼
下一篇: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赶超美国
相关问题
  • 【问题】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