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的作品一直是我们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研读的多数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细节处值得我们细细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雪天的等待》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雪天的等待》阅读原文: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②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③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④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她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等待着……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⑤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母亲病倒了,高烧4 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⑥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⑦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墙壁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⑧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⑨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⑩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改动)
《雪天的等待》阅读题目:
8. 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9. 阅读下列句子,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0. 文章第⑦段是插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 文中的“雪”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雪天的等待》阅读正确答案:
8. ①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②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③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
9. (1)比喻,写母亲迎着雪等候“我”的情景,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2)表现了“我”因迟归使母亲久等的内疚和自责,以及对母亲的感恩。
10. 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形象,表达了我的内疚、自责之情,也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作铺垫。
11. 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人物活动的主要环境,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是我内疚自责的心理折射,更是母亲善良纯洁心灵的写照。
《雪天的等待》阅读答案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首先通读全文,根据题目中已给出的提示,划分结构层次,梳理情节:①—④段写童年时期,母亲在雪天的等待,“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她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等待着……”;⑤段写少年时期,母亲在雪天的等待,“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⑥段写多年以后,母亲雪天的等待,“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用“人+事”的形式来概括即可。
【9题详解】
(1)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用雕像比喻母亲,可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答题模板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或景象,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里要写的对象是母亲,“睫毛上沾满了霜白”“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写出了迎着雪等候“我”的情景,而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母亲对“我”的关爱。最后,要精炼的整合答案。(2)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结合全文准确解读文章的主题,然后再根据上下文解读“我”的心理。整篇文章都是在描述母亲对“我”的关爱及“我”对母亲的感恩,结合上下文中的“白色的雕像”“母亲病倒了,高烧4 0℃”“站了多久”,可知除了对母亲的感恩,还有“我”的内疚和自责。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是中断主线,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插叙的一般作用是:交代了……的内容,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人物形象更丰满,表达了人物的某种情感,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等;第⑦段,“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突出母亲勤劳的品质,“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表现了“我”的内疚、自责,为下文“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中所透露出的作者感恩和心疼母亲的情感作铺垫。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事物的作用。要结合文章结构和内容分析。“雪”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的线索。几段母爱的故事,都与雪天有关,所以是人物活动的主要环境,记录了“我”童年的美好,少年与成年的感动、心痛与自责,另外,散文中的某一事物往往还具有象征意义,结合文章主题分析,可知雪的洁白无瑕正是暗示了母爱的纯真,象征着母亲善良纯洁的心灵。